華人社會相信「嚴師出高徒,棒下出孝兒」,嚴格不一定是壞事,但嚴格和苛刻很多時只是一線之差。


管教孩子是父母的責任,對孩子有要求是我們該做的事。玩完玩具之後要放回原處、要認真完成每天的家課等等當然是合理的要求。但假若你的要求是要把玩具分門別類並排列得整整齊齊、家課和測驗不容許有任何錯失,那便是太苛刻了。



作為父母,我們有責任為孩子設定規則和界線,但孩子亦應該擁有選擇的權利。有人說孩子總喜歡挑戰權威,試探父母的底線,其實,作為成年人的我們何嘗不是不喜歡受約束?只是我們會權衡輕重罷了。如其以父母權威去規範孩子的行為,不如趁孩子年幼時多給予選擇的空間。成功固然好,失敗了、犯錯了,就由孩子承擔責任吧!從小引導他們作正確的選擇,並尊重他們的決定,總比「因為我是父母,所以你要聽話」更有說服力。


千萬別把孩子迫為「好演員」!坦白說,要把孩子「訓練」成「別人眼中的完美小孩」並不是最難的,最困難的,是孩子在人前人後也有同樣的表現。每年的家長日,總會聽到家長分享子女的「另一面」,在家當然比較隨心啦,不要緊的!最怕是打電話給家長討論孩子的需要時,家長才驚覺表面乖巧的子女「突然」變壞,其實,並沒有「突然變壞」這回事,只是孩子在家長面前「扮演」著乖孩子的角色,家長總是最後一個發現真相而已。



相比起善意的謊言,或是美麗的包裝,我寧可看到孩子最真實的一面。讓孩子有坦白的空間,亦有坦白的信心,相信在父母面前表達想法和感受是安全的、是會被接納的,我可不想謙謙、童童為了避免受罰而自欺欺人呢!能坦誠面對,才是成長的第一步。


我和丈夫對謙謙、童童有時也頗嚴厲,孩子做錯了,當然要提醒甚至要責罰!我甚至覺得這是父母的首要責任呢!但同樣地,做得好的地方,尤其是自發的好行為,更加要好好回應、好好鼓勵。當父母提醒孩子「不要」做某些壞行為,同時也要給予方向,鼓勵孩子多做好行為,孩子怎樣知道該做什麼呢?當然是透過你的讚美和欣賞啦!讓孩子發自內心地做最真實的自己,真實的一面也可以是優秀的!



有時孩子看似古靈精怪,卻是他們最真實的一面



你能看懂孩子是在表現真正感受,還是在扮演不同的角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