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Paul Ekman被譽為是二十世紀最傑出的100位心理學家之一,他主力研究情緒和面部表情,他的研究指出,人類有六種基本情緒,包括快樂、憂愁、厭惡、恐懼、憤怒和驚訝。2015 年迪士尼和 Pixar彼思動畫製作室合作的電影《玩轉腦朋友》Inside Out,把五種難以言喻的情緒(快樂、憂愁、憤怒、厭惡、恐懼)化為五種不同顏色的角色。一直以來,情緒也是難以表逹,又或是難以啟齒,尤其在中國人的社會,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赤裸裸地表達出來,難免會被視為不禮貌或唐突。久而久之,我們不再敢表達最真實的自己,害怕受到傷害和批評。


與孩子談情緒,著實有點抽象難明,但若把情緒化為音樂,再透過互動的形式來表達,便能讓小朋友更投入了!最近欣賞了ohmykids在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舉辦的親子互動音樂會《爵士的喜怒哀樂》,《爵士的喜怒哀樂》是全港首個小朋友爵士樂 x情緒互動音樂會,讓孩子透過互動音樂會,來一場情緒對話。故事講述主角小怪每天被不同色彩搞亂生活,他發現原來這些不斷擾亂他想法的東西叫「情緒」,到底小怪應該如何面對,讓情緒成為好朋友呢?

 



若能選擇,我們偏愛快樂,不希望面對憂愁;但其實每個人的心裡也同時住著阿樂、阿愁、阿躁、阿憎、阿驚,他們共同合作,掌管著我們的記憶和行為。很多人覺得,快樂是最好的,但能讓我們成長的,往往是我們所不喜歡的「負面情緒」。正如教導孩子一樣,作父母的,總喜歡孩子乖巧聽話,但其實,在困難甚至衝突中,我們得以更了解自己,亦更了解對方,不是嗎?


如其盲目追求只有快樂的生活,不如學習坦誠面對,並擁抱不同的情緒,才能如音樂會《爵士的喜怒哀樂》劇中的小怪一般,找回平靜又清澈的心。



無論是阿樂、阿愁、阿躁、阿憎或是阿驚,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喜怒哀樂也是我們實實在在的情緒感受



劇中主角小怪因未能弄清楚「情緒」而感到困擾,會是我們的寫照嗎?



透過音樂與互動,把抽象的情緒展示出來


擁抱不同的情緒,便能找回真正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