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也曾帶著小朋友賣旗,最近Facebook 彈出 11 年前我的學生參與賣旗的經歷,喚起一段我早已遺忘的回憶。


高中生有選擇賣旗時間和地點的自由,有落力賣旗的同學,但同時也有不少令人側目的學生。


遇到遲到但手裡拿著珍珠奶茶、正在交還空空如也的旗袋的學生,大義澟然地說「遲了起床當然會遲到!」,該訓斥還是扮作若無其事?遇到旗袋裡只有三個硬幣的學生,我心痛地問:「籌備的人力物力,八張旗紙、行政、運輸的費用,你到底在幫機構籌錢還是花錢?」


我所秤的,並不是旗袋裡錢幣的重量,畢竟輕的袋子也不代表沒盡力,不應單單以結果「評價」過程,但他們毫不在乎的態度也反映真實想法。


和大家一樣,謙謙、童童在幼稚園時已參與賣旗活動,但賣旗之前,讓小朋友了解機構的工作會令活動變得更有意義。與家人模擬賣旗的過程,亦會令孩子更有自信。賣旗間的陪伴與支持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環!交還旗袋後,讓孩子說出正面甚至負面的感受,也比忙著說教重要!


教導學生的過程,也成了我教養孩子的提醒。體驗的重點,不只是體驗的那一刻,事前的 briefing 和事後的 debriefing 同樣重要。賣旗如是,生活小節也是同樣道理。



賣旗是小事,但正正是日常細節塑造孩子的價值觀



累了,但可以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