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時代,我們會獲發成績表,反映我們能否掌握知識。成績也用來反映我們是否稱職,或是把我們在同輩中排次序、分優劣。


我昰考試制度中的勝利者,但卻很討厭這種考核制度。考試並不是全面性評估,只著重某些準則,而且,成績只反映當時「表現」,而不是真正的「學習成果」。


完成了中學、大學,本以為可以逃過考試制度,但除了工作以外,當父母的我們還是不停被考核,「孩子」,好像變成了父母們的成績表。


孩子品學兼優,代表我是好媽媽;孩子成績差、較懶散,便是我辦事不力,沒有做好媽媽的份內事…


孩子乖巧聰穎,我當然感到欣慰;但假若孩子未能成為別人眼中的模範,他是否仍是我的驕傲?


要記住,孩子是獨一無二的,有不同的天性和資質,也會按著自己獨有的速度和時間表成長。曾經,我也因別人的評價或是看到孩子不濟的表現時失去「我是一位好媽媽」的信心,但打從孩子第一次呼吸以來,我就一直用心照顧著他們,有誰會比我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別被「成績表」定義你或孩子,也許我們並不優秀,但我們一定是孩子最好的同行者!重建信心,與孩子一同成長吧!



My voice as a parent will become their inner voice someday



Believe in yourself as a 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