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不是溫婉型的女性,但至少我情商不錯,面對與自己不同的意見也樂意講道理。可是當上媽媽之後,面對孩子們的「不可預測」,我總會秒變兇猛的怪獸!有時,旁觀者(尤其是爸爸或朋友)覺得孩子是可以原諒,我有點反應過度。但其實情緒是累積的,作為孩子的長期照顧者,一件小事已可壓倒最後一根稻草,把我的理智消耗;作為媽媽,也長期活在「若我沒有好好教導孩子,孩子將來可能會因我而變壞」的夢魘中。24/7可不是說笑的,長時間的壓力讓我總是處於作戰狀態。


不過,我是失控,真的是因為孩子的行為嗎?


「因為孩子頑皮,我才會發脾氣!」、「如果他主動做功課,我才不會罵他!」這些說話看似合理,但想深一層,真的是孩子的行為「決定」了你的情緒嗎?孩子的行為會「影響」你的情緒,但「你」才是決定情緒的關鍵!試想想,兩個孩子在玩耍時突然起了衝突,悠閒時的你和正在忙於煮飯的你會有什麼反應呢?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孩子是罪魁禍首,是我們情緒失控的「元兇」。但其實,當我情緒平和的時候,我總是有更多耐性,也會尋找有建設性的方法引導孩子下次做得更好。可是,當我被那一刻的情緒主導,視孩子為破壞我心情的主因,便會變得肆無忌憚地發洩「我的情緒」,令事情變糟。



可能你會誤以為我的脾氣很好,所以能控住情緒。錯了!我的改變,源於太多太多的失敗經歷,每次的失敗也加重了我的無力感,令我更容易發脾氣!有一天,我不想再次墮入惡性循環,所以試著做出改變,先提醒自己才是情緒的主人,不能輕易怪罪孩子,把自己的脾氣歸咎於孩子的行為。雖然間中還是被孩子影響,但當想法改變,自然沒有這麼憤怒了。


育兒路不會一帆風順,我們一直在跌跌碰碰中尋找適合自己的合法。曾經我與孩子甚至丈夫的關係也很緊張,但正如愛迪生把失敗的電燈設計視為發現不可行的方法一樣,曾經的失敗只是告訴了我們哪些方法不適合。在育兒路上,每一天也可以是新的,行不通便改變方法吧你,的育兒會漸漸變得更順利的!



不要讓自己變成怪獸



Pikachu 可愛,但怪獸就會令身邊人難受啦!



我們不是火山,別讓情緒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