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樑,比喻能作為溝通聯繫的人或事物。一直以為我是丈夫和孩子之間的「橋樑」,幫助他們傳遞彼此的愛和想法。但越來越明白,我這個所謂的「橋樑」,其實是丈夫和孩子建立親子關係中的「障礙」。


我不算特別溫柔,但畢竟懷胎十月誕下孩子,加上餵哺母乳的時間頗長,自然對孩子多一份關愛。作為老師,亦較理解不同孩子的各樣需要。謙謙、童童一直也頗乖巧,但人總有情緒,面對孩子的「不聽話」,大部分情況我也能處之泰然。


我不喜歡性別定型,但或多或少,女性偏向感性,處理孩子相對較有耐性,一直以來,我也是丈夫和孩子之間的和事佬。直至幾天前發生的事,讓我反思到底「橋樑」這角色到底是「幫忙的橋樑」還是「幫倒忙的障礙」。



幾天前,謙謙、童童為了誰負責在晚餐前抹枱而爭執,丈夫一氣之下,大罵他們連小事也不願付出,看著已哭成淚人的孩子,我不算心痛,但覺得指罵不是教導孩子的好方法,畢竟我不喜歡這種治標不治本的處理手法,孩子一時三刻的屈服,只是短暫的,唯有他們從心底明白何謂正確,才會真正改變。於是,我也指出丈夫的態度不當,丈夫憤然離開了客廳,一走了之進了睡房。我也提高聲線,要求他不能這樣走了,一定要立即出來處理這狀況。硬碰硬的後果?當然是他沒有理會啦!


無論多憤怒,我和丈夫也堅持「不在孩子面前說對方壞話」的守則,對著丈夫留下來的這爛攤子,我只好硬著頭皮處理。我是不滿的,是為母則強,不能逃避。然後我卻對逃避了的丈夫十分不滿,覺得他留下我成為他們的「橋樑」去處理他引發的問題。



晚上,平伏了心情,和丈夫好好傾談,我發現,當每次也是我處理爛攤子,其實並不是在修補丈夫與孩子間的問題,是而「剝奪」了丈夫與孩子建立關係的權利。所謂的和事佬,可以協助舒緩氣氛,但要真正解決矛盾,需要當事人親身討論,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丈夫和孩子之間並不需要妻子作為橋樑,不要奪去父子、父女之間建立關係和信任的機會,舒緩氣氛後,要讓他們面對面好好處理呀!



不要剝奪丈夫與孩子建立關係的機會



你是在「幫忙」還是「幫倒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