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潭尾,又稱攸潭美,由幾條原居民村及非原居民村組成,其中攸潭美村是元朗最大面積的村落之一,至今仍保留農村面貌。潭,是指本身水源好,到處種滿稻米。昔日村民籌建小學時,為增添文雅氣息,以「攸」「美」取代「牛」「尾」,村名也因而改變。


位於東元朗的牛潭尾依山傍水,綠油油的田園風光是都市人假日舒壓的另類選擇。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片土地和社區,救世軍牛潭尾社區發展計劃與文化葫蘆及攸潭美村務委員會合辦「依於綠,遊於藝」攸潭美社區營造文化計劃,目的是組織居民與區外大專生打造新文藝社區,重述農村故事。


之前與大家分享了『救世軍牛潭尾社區發展計劃:導賞、農場篇』,今次再與大家分享我們跟圍仔村婆婆製作傳統小吃(茶粿和架究仔)的體驗 ^^


救世軍的鄧姑娘和婆婆們一早為我們預備了材料


蕉葉是今早摘的!


第一個任務是把蕉葉剪裁為合適形狀


婆婆與我們一起努力


Hailey 手上的樹葉是合適的大小,但童童手上的便太細了 :p



另一邊,爸爸和 Venus、謙謙則負責洗蔥


謙謙與 Anton 雞手鴨腳地炒花生,婆婆也忍不住出手 :p


花生炒過後要去衣呢!


篩走部分花生衣



再把花生弄碎,過程有點繁複,但小朋友樂在其中!


看一班小朋友多投入!還對婆婆的拋花生技巧讚不絕口


Anton 的爸爸見狀也想一展身手,看圖猜猜發生了什麼事 :p



差不多是預備切蔥的時間了!


看爸爸們的手藝一點也不差呢!


炒呀炒,超香!


炒過後的餡料,香氣四溢


餡料預備好之後,小朋友合力製作茶粿皮



糯米粉加入南瓜蓉


婆婆的傳統茶粿,皮薄餡多


大家一起動手做


em…謙謙的作品…只能夠說有內在美吧 :p



坊間簡易的做法就用葉墊底,不加太多水蒸,但皮的軟度不平均。圍仔村婆婆則以最傳統的古法做糕點,蒸糕布是婆婆們車給救世軍用的


這種方法對小朋友來說是新奇的


茶粿不怕水,可以多水蒸



蒸茶粿時,我們便著手做傳統小食『架究仔』


這位穿著圍裙的張婆婆是曾接受採訪的茶粿皇后呢 :p


可以拿去蒸了 ^^


茶粿約蒸10分鐘,再搽少許油便成了


又靚又美味


簡單傳統小食,卻十分美味



大合照!


《救世軍牛潭尾社區發展計劃》

地點:潭尾牛潭尾路23號圍仔村啟德學校

查詢電話:24827175

查詢電郵:ntmcdp@ssd.salvation.org.hk

Facebook 專頁:http://www.facebook.com/santmc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