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Go 限時親子活動 !
- [限時]The Italian Market 2018
Related Post
【心聲分享】情緒與洪水
每當向新朋友介紹自己,我也會提及自己有兩個孩子,新朋友多會問及孩子年紀,當我說謙謙、童童已經15和13歲的時候,對方多數會意味深長地笑一笑,然後說:「已經是青少年,那應該很難纏吧!」 我大多會笑著回應:「還好吧!兩個孩子算很聽話,很少駁嘴,還會為我煮晚餐及分擔家務。」 青春期嘛,或多或少會有點燥動的荷爾蒙,連平常很少對我發脾氣的謙謙,有時也會忍不住反駁我。爭執後,我當然不開心,但孩子也不好受。有一天,謙謙更委屈地說:「媽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這麼煩燥…」 如果脾氣是積聚起來未能處理的壞心情,就像洪水來襲時堤壩未能支撐的話會決堤一樣,壞情緒會在儲滿的時候突然爆發。那麼,可否不要待決堤後才處理事後的爛攤子?在洪水氾濫之前做好疏導功夫,豈不是更好嗎? 帶著情緒去指罵,大家也難以聽到對方真正的想法和需要。在平日建立連結,培養親密關係尤其重要,就像鞏固和修建堤壩的工程;除此以外,日常的疏導工作也很重要,負面情緒和壓力是一點一點累積的,可以是學業或交友不如意,也可以是陌生人的不友善行徑,無論是大事或是小事,還是早點處理,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做好加固和疏導工作,縱然間中堤壩抵擋不住洪水,至少也可把傷害減到最低。 面對猶如洪水猛獸的情緒,要提早做好防禦工作 良好的關係有助能處理衝突
Related Post
【心聲分享】不夠動力的孩子
在育兒的過程中,父母常常會感到困惑:「為什麼我的孩子在學校或生活中不夠努力?為什麼他們總是缺乏動力?」是因為孩子的意志力不足或不夠聽話嗎?研究指,孩子表現不如父母所想並不一定源於缺乏動力,反而在於他們內在的真正渴望和感受。 腦神經學家指出,大腦天生就會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能表現出色。當父母的期望與孩子的能力或實際表現有差距,問題真的只在於孩子的動機嗎?在成長的過程中,探索自我身份是一個必經的重要階段,了解「我是誰」,尋找自己的聲音尤其重要。孩子有自己成長的時間表,與父母的時間表未必一致,這種落差可能會增加孩子的壓力,令孩子感到挫敗、無力,若未能滿足父母的期望,可能會出現焦慮、恐懼等情緒,更甚的,是令孩子誤以為自己「將來也不會做得到」,以致影響表現,甚至放棄嘗試。 別期望孩子凡事聽你的,當孩子開始問:「為什麼我要這麼做?」的時候,你會感到被冒犯,還是能欣然接受大腦天生就具有的自主性?孩子需要尋找自己的身分,而不是你對他們的期望來探索世界。真正的動力,出自於他們內心的渴望,而非外在的期望或壓力。 你準備好聆聽孩子的想法,縱然有機會與你所期望的不一樣嗎? 縱然有別於我們的期望,也要學習傾聽孩子的想法與感受 讓孩子在探索自我與世界的過程中找到真正的自己及屬於自己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