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730] MIKIKI飛天小女警
小一的謙謙曾學過長笛,當時我沒有好好了解課程便隨便報了名。長達九個月的課堂,謙謙連單音也吹不到。學期結束,導師為家長安排了表演,看到濫竽充數的謙謙和部分學生,這真的是好的音樂之路嗎? 聽過不少父母抱怨孩子不練習樂器,令我思考到底孩子是純粹懶惰,還是填鴨式的枯燥教學令孩子興趣缺缺? 謙謙屬於「什麼樂器也不感興趣」的類型,童童則是「什麼也想試但只有三分鐘熱度」。無論你的孩子像謙謙或是童童,千萬不要從「我想孩子能彈奏什麼樂器」出發,最好的出發點,總是透過親身體驗不同樂器,找到啟發孩子的老師或課程。自己發掘最有共鳴的音樂,熱誠才能維持! 放下樂器多年的謙謙和童童,在參加了音樂體驗日、工作坊,竟然喜歡上我從未想過的小號和單簧管!短短幾星期已能奏出簡短曲目,還會自發練習呢! 與其由你替孩子選擇你喜歡的樂器,不如讓孩子沉浸在音樂體驗中!有興趣的話可以留意Prestige Music Academy,除了幼童班及樂器班、他們會透過組織坊間罕有的講座、工作坊和音樂會分享,幫助孩子全面地了解音樂,啟發他們對音樂的喜愛。 「興趣」是很有趣的東西,也是孩子最大的動力來源,能啟發孩子興趣,也是重要的教學能力。 用心追隨音樂才能走得更遠 你渴望孩子擁有彈奏樂器的能力,還是能夠享受音樂的樂趣?
我常渴望自己對教導孩子有耐性。可惜,越發渴望對孩子有耐性的我,越刻意壓抑怒氣的我,越強迫自己即時接納孩子的我,卻令情緒越發容易失控,變得更易怒。 後來我明白,因為我過份在意「在這刻抑壓怒氣」,而忘了「處理我的感受」,也忘了「關係提昇」才是我最渴望的結果。 我很喜歡A moment of patience in a moment of anger saves you a hundred moments of regret這句說話。憤怒時的片刻耐心,可以讓你省去往後一百次的後悔。憤怒,因為我定睛孩子的錯,認定他是刻意為之,也認定他會重犯。但當我不聚焦於「這件事的對錯」,而是看長遠些,把「關係提昇」視為最渴望得到的結果,對孩子的耐性便變成了隨之而來的副產品。 耐性是什麼?耐性不是沒有脾氣,自問性急的我「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我可以學習在等候的時間保持好的態度。Patience is not simply the ability to wait, but how we behave while waiting.(耐性不僅僅是等待的能力,而是我們在等待的時候會有怎樣的行為表現。) 不要在對孩子發脾氣後後悔,妄想自己下一次會突然充滿耐性!耐性是透過不斷鍛鍊而來的,並不是我們渴望擁有便突然會出現的技能。耐性是一種選擇,也是你重視長遠關係提昇的決定。 像烹飪一樣,耐性要不斷鍛鍊 「關係提昇」才是最終結果
孩子犯錯時,我總期望自己有耐性,能以溫婉的語氣與孩子對話,但可惜總是事與願違。一次性的小事如「倒瀉水」、「忘了做功課」等,我還能控制自己,但「態度不佳」、「說謊」等有機會週而復始發生的情況,我的怒氣便會倍增! 但我所說的「週而復始」不代表「每一次」或「經常」,而是指有機會重覆發生的事,那怕已相隔很長的日子。對於孩子的好,大人有時很「健忘」,或視之為理所當然;但對於孩子犯錯,就算是偶一為之也好,我們總是牢牢記住他們「曾經」的不是。就算孩子已改變,就算已做好九十九次,就算他的錯誤是一時失手,也會觸發「N年前他曾犯錯」的回憶。 孩子犯錯,不一定刻意為之,甚至可以說,大部分的錯誤也非刻意釀成的。兄弟姐妹間爭執,不一定是自私,更多的只是不明白為何要讓步,處理得好的話,只是成長的過程和階段,畢竟經歷過後「選擇良善」遠比「避開衝突」有意義;說謊,可能是不夠信心做錯了仍能被愛,可能是害怕受罰的自我保護機制,未必等同於「學壞了」,更不是要刻意傷害和疏遠你;欺負別人,可能是不懂事,或不懂正確處理方法,家長及早留意及介入,便可避免將來的不幸。 無意為孩子開脫,但我確信,家長看待「犯錯」的態度,決定孩子將會有怎樣的成長。 孩子的未來取決於你的態度 犯錯是人之常情
兔年第一篇,祝大家「兔」氣揚眉,老師們名師出高「兔」,做生意的人鴻「兔」大展。 無論是西曆或是農曆一月一日,對很多人來說也是新的開始,大家喜歡分享願望和打算作出的嘗試。「新一年」代表去舊立新,重新給予讓我們「改過自身」的機會。 某天和朋友們談起新年願望,當大家興致勃勃地分享新一年對自己的期望時,其中一個朋友默不作聲,當大家邀請她分享時,她說:「我從不在新一年想想自己的願望,因為對我來說,每一天也是新的,每一天我也能下定決心改變和調整人生的方向,根本不用等到新一年呀!」 對呀…為何只能在一年之初才能有新目標、新改變?每天也是新的,甚至每刻也是新的!改變是一個念頭,最好的時刻就是「這刻」了! 不要祈許「新一年與伴侶和孩子更親密」、「新一年多做運動令身體更健康」、「新一年…」,任何時刻也可以開始行動! 明白「新一年並不重要,這刻便是最好的一刻」,不單令我更有行動力,也令我得到安慰。想做的事未必會成功,但縱然效果未如理想,也不代表「失敗了」,因為「每一刻」我也可以重整旗鼓,重新向更好的自己出發! 生活態度如是,育兒態度也如是,共勉之。 每一天也可以去舊迎新 孩子期望今年多看書,但不用等待新年,任何一刻也可作出改變
有人說,在社交網站「放閃」的人,現實生活不一定過得好。的確,網上世界是虛擬的,亦只節錄了某些片段,日常24/7才是真實的。也有人說,正因為夫婦關係不好,才要在網上放閃刷存在感、扮親密。 但對我來說,記錄美好的小事,是再一次提醒自己活得幸福!家人提你天氣將變冷,記緊要多穿衣的短訊、孩子在你辛苦工作後遞上一杯水、別人隨手的小幫助…沒有人是完美的,同時,在忙碌的生活裡,我們很多容易錯過和低估並非必然會發生的小確幸。 有時人與人的關係變得疏離,是因為「我覺得對方應該/已經知道,不用親口說」,「表逹謝意實在太尷尬/太誇張」,但對於怒氣、不滿,我們卻很容易表現出來。久而久之,少了溝通、交流,也少了認可和被認可。我相信,若身邊人知道做了某些事(尤其是小事)會令對方開心,大部分人也會再做的。 當然,每個人的選擇不同,你可以選擇在社交媒體表逹到伴侶、家人、朋友的謝意,也可在私下感謝對方的陪伴和付出。不要把「愛意」和「謝意」隱藏,覺得對方一定知道。不知試過多少次,對方眼中的「小事」對我有著深遠的影響,真誠致謝,總會令我們的關係更上一層樓。 簡單的自製小禮物蘊含滿滿的心意 為所愛的人預備小驚喜
上星期分享了A-M的成功秘訣,不如今次以N-Z談談育兒秘訣吧! Nurturing(培育):常有人把孩子比喻為「白紙」和「海綿」,的確,性格和能力是如生俱來的,但後天的培養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Objectives(目標)和Passion(熱情):育人的困難在於投放了大量時間和心力,卻未必見到即時效果。在沮喪的時候,不妨回想孩子名字的由來和嬰孩期的片段,找回你的初心。 Quality和Quantity(質量):與孩子相處,質素當然重要,但教養孩子沒有捷徑,渴望孩子感受到你的關懷?投放時間也十分重要! Resolve(解決)和Strategy(策略):育兒是「問題天天都多」的大學問,但作父母的我們沒有「放棄」這個選項,尋找解決的策略,定能一天比一天進步! Team(團隊)和Useful(有用):不要單打獨鬥,丈夫、長輩甚至朋友也可成為你的伙伴,坊間也有支援的。 Vision(願景):遇到困難想放棄時,想像若能堅持下去,孩子會成為更快樂的人,便能重拾動力。 Weird(奇怪)和X-factor(X因素):天馬行空的育兒點子,不同的嘗試,也可成為與孩子打成一片的契機! Youthful(年輕) 和Zestful(熱情):年齡上我們當然會不斷增長,但心態上我們一定要保持活力,與孩子一同成長。 你仍記得育兒的初心嗎? 你的育兒秘訣又是什麼?
新年第一篇文章,回歸基本,和大家談談A-M的成功秘訣! Action(行動)和Best(最好):每年大家也有不同的大計,新一年,不要再讓「想做的事」停留在「想」的階段,試著做吧!這刻便是「最佳時刻」,不用再等了! Change(改變):改變是成長的必經階段,離開安舒區當然會感到迷失,但我們的潛力比想像中要強得多呢! Determination(決心)和Energy(力量):年初我們總是雄心壯志,但能否下定決心堅持下去才是成功的關鍵!「困難」不是最大的挑戰,最大的挑戰是我們有沒有堅持下去的力量! Focus(專注) 和Goals(目標):生活忙碌時更需要認清目標,別被無關痛癢的瑣事影響你對達成目標的渴望! Hardwork(努力):每個人的能力、運氣、際遇也不同,但努力是絕不可缺的一環!別為自己找藉口,從今天便開始吧! Inspiration(靈感)和Joy(快樂):在努力的過程中,別忘了成為一個更快樂的人,快樂是堅持下去的動力,在生命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Knowledge(知識):財富能被偷走,但知識是屬於自己的!知識不是學校成績表的分數,而是對世界和人際認知的深度、闊度。 Leadership(領導能力) 和Mastery(掌握):Boss和Leader的分別,在於後者能了解各人的優點、缺點並加以善用。成為自己的領袖,掌握自己的強項、弱項,好好與自己傾談吧! 成為自己人生的leader 快樂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上星期和大家分享過,孩子需要父母的讚美,可是在傳統的觀念下,父母較少表逹欣賞。無意指責父母,畢竟每種經歷、每個場景也是第一次,亦只有一次,不用陷於「我做錯了,假若可以再做一次,我一定不會這樣…」的內疚,要記住我們總有「現在下定決定,將來會做得更好的」的選擇權!「缺乏表逹欣賞」並沒有對、錯之分,就像我的父母並不是刻意令我沒自信,只是他們選擇了以「提醒我有什麼改善之處」來激勵我,卻忘了先讚賞我做得好的地方。 我很喜歡在網上和在日常與朋友見面時分享伴侶和孩子的好,當然大前提是「真心」。回想孩子第一次喊爸媽、第一次畫畫給你、第一次在你生病的時候照顧你時,你有多感動?但當我們習慣了對方的好,便很容易把對方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就像做家務一樣,家庭主婦常說:「有做家務的日子,別人看不出來;但沒打掃兩天,便所有人也知道了!」其實,對方的付出並未必然,認真幻想一下「失去」的情況和感受,你對「小事」可能有截然不同的體會。 為你做小事的孩子,給你一個擁抱的朋友,陪你看電視的伴侶,一切也不是理所當然的。真誠的讚美是免費的,卻能為對方甚至你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何樂而不為? 別輕看每一件小事,待失去了才懂珍惜 小小的心意也是基於愛
朋友的女嬰眼大大,可愛又標緻,看到她的時候,我不禁讚美她太可愛!但想起中國傳統習俗:「不要讚孩子,否則會變醜」,轉頭我便問友人會不會介意我誇讚孩子。 「讚了孩子便會變醜」當然只是無稽之談,我們也不會真的相信稱讚嬰孩會令他們變醜,但這些傳統概念和習慣,是否正有意無意地影響著我們在育兒時的取態和每一個選擇呢? 我的父母對我愛護有加,但他們對「讚美」總是很吝嗇。試卷上的九十九分,父母只看到失去的一分,是因為他們對我的學術成就抱有極高期望嗎?不!只是在他們眼中,指出不完美的地方是為了「幫助」我更進步,是愛我的表現。為了讓我成長,不會自滿,「欣賞」只能埋藏在心裡。我的父母很愛我,但深藏心底的愛太內歛。我不算優秀,但性格和能力也不俗,但我一直對自己沒有信心,因為當我做得好的時候,很少人告訴我做得有多棒;而做得不夠好時,大家會急不及待給我提醒,以「鼓勵」已經很好的我成為更好。長大後,欣賞我的老師、同學、同事、朋友多了,我也漸漸知道自己的優點,但因從小很少得到父母的認同,我著實花了很多時間調整心態,才能相信自己。 把「最好的」留給孩子,這份「最好」包括了你的欣賞和認同。 父母的認可對孩子尤其重要 讚賞是提昇孩子自信的重要一環
最近看了一首詩,其中有一段令我很感動,大概的翻譯是「我希望你每天過得開心幸福,但當令人悲傷的事發生,我希望你明白生命想對你說的話。」 大部分父母也會把最好的奉獻給孩子!我當然希望孩子每天也活得快樂,希望他們有微笑和感到幸福的能力,也會盡我所能給予孩子最好的東西!但同時,因我不能為孩子打造「完美人生」,保証一切順利,所以在細心呵護之時,我常提醒自己不要過度保護孩子,在展示世界美好的一面的同時,也要讓他們認識世界的真實。 世界有美好的地方,同時存在苦難、不公,作為孩子的母親,我寧願由我陪著他們了解真實的世界,並讓他們感受光明的一面,希望將來他們會作善良的選擇。我的任務不是掩飾世界的不堪之處,而是在好與壞、悲與喜之中,我仍能以身作則,讓他們找到美善。 Life is tough,生活總要面對不同的挑戰,尤其長大成人後,孩子的世界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天也毫不容易。但我希望在孩子仍小的時候已裝備他們,雖然 Life is tough, but so are you。前者的 tough 是困難,後者的 tough 是堅毅! 當令人悲傷的事來臨,當生命中要面對難以承受的痛,要記住,我們比想像中堅強得多! 生活充滿挑戰,但孩子也充滿無限潛能 願孩子保持童心,但同時認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