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好咁懶!」、「唔好咁慢!」、「唔好再講大話!」是不是你與孩子相處的口頭禪?


上星期和大家分享過,世上沒有「總是犯錯的孩子」,父母在孩子犯錯時的回應,所影響的從不是「這一次」,而是決定了孩子在下次、下下次、下下下次的表現,亦影響著孩子如何看待自己的本性和能力。


面對不合適的行徑,我們習慣說「不要這樣!」、「你總是那樣!」。想起大學修讀心理學時學到一個有趣的理論,值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腦部的思維很有趣,心理學提醒我們,我們的腦袋習慣自動刪除「不」字,例如:當我們聽到「不要再發脾氣!」,腦袋只會接收到「發脾氣」。所以當我們期望孩子別再懶散時,千萬不要說:「不要偷懶」,要改為:「努力加油」。試想想,當小朋友爭執時,我們習慣說的「不要再吵」或許能停止當刻的行為,但他們的腦袋裡只會記得「再吵」,以致更容易重覆犯錯。


作父母的我們也有情緒,習慣了說「不要」,未必能在一時三刻改掉,氣上心頭的時候更難心平氣和吧!但在憤怒過後用正向的言語和小朋友好好談談,效果也許會出乎你意料之外呢!



聽到「不要再偷懶!」,腦袋只會接收到「偷懶」



事後與孩子好好傾談,也是一起成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