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員在一項心理學研究中問一群孩子:「怎樣知道一對男女仍在拍拖階段,還是已經結了婚?」


意想不到的是「如果他們吵架,那麼他們很可能已經結婚了」竟然是其中一個不斷出現的答案。


不得不承認,小朋友一直留意著父母的一言一行。我們常說孩子像海綿一樣,迅速地吸收著知識,但除了知識外,在情感上,孩子們遠比我們想像中敏銳。無論我們多麼努力地掩飾問題,孩子們都能察覺到父母間微妙的關係,並直接受到父母互動方式的影響。謙謙小時候有分離焦慮,不能離開我半步,無論是參加從小已出席的兒童主日學,還是上幼稚園,每當與我分離,他便會嚎啕大哭,無論是教會的會友,或是幼稚園的老師,也會認得這位整學年也在哭的小朋友。初時,我堅信問題出於謙謙,但後來我明白到,問題其實出於當時患上抑鬱的我,年紀小小的謙謙因著想保護我而不願與我分離。孩子們的情感著實比我們想像中更細膩。



意見不同,在家庭關係裡著實非常普遍,我與丈夫的性格和想法截然不同,但有一點我們頗堅持,就是不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壞話。有些父母總在有意無意間在孩子面前說伴侶的壞話,彷彿能招攬孩子歸入自己的陣營便代表自己是正確的。但有沒有想過,作為孩子的至親,硬要把將小小的孩子拖入衝突之中,所帶來了傷害,足以成為孩子一生的負擔。夫妻之間的爭執是難免的,但一時的情緒發洩,換來孩子的困惑,真的值得嗎?


若忍不住在孩子面前「開戰」,怎麼辦?爭執是正常不過的事情,我們不用扮演完美父母,孩子的心思可遠比我們想像細密!和伴侶吵架了,便道歉吧!就像孩子間發生爭執,父母需要好好調解,再引導孩子真誠地道歉一樣。爭執時,情緒當然不好,但冷靜過後,我和老公會與謙謙、童童討論,會在孩子面前道歉,謙謙、童童很明白,父母間中有爭執,不代表我們不相愛。畢竟沒有家庭是完美的,我們會爭執,甚至說了傷害性的說話,但好好道歉,好好成長,反而會令家庭關係更親密。



別把孩子捲入大人的爭執之中



讓父母間能好好吵架,也可以讓孩子學習換個角度思考



孩子的情感遠比我們想像中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