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以為對孩子說「你可以做得到!」是在鼓勵他的時候,孩子接收到的,竟然不一定是正面的支持?


研究證明,當父母說「你可以做得到!」的時候,孩子接收的訊息不一定是鼓勵。孩子的成長經歷影響他們能否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內在價值,也決定了他們怎樣看待資訊。原來,在嚴厲的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只會聽得「你為什麼做不好!」的指控而不是鼓勵,很可惜吧!



上周末參加了OHMYKIDS 舉辦的童遊九龍城,活動內容是由孩子當「童遊小領」,帶領家長游走不同景點。雖然謙謙、童童已經長大了不少,但在我的眼中,他們還是孩子。就算是孩子很熟悉的路也好,平時也總是由我們帶路。今次我們要學習完全放手,跟著孩子走。很欣賞主辦單位為這個活動設計的「靜音咭」,提醒家長要進入靜音模式。


活動初期,謙謙憑感覺走,沒有仔細研究地圖,結果走了十分鐘也找不到目的地。我和老公明知他們走錯路,也沒有給予提示,不是因為「靜音咭」的限制,而是,「安靜等待」也是信任的一環。


我很喜歡這句話:Don’t handicap your children by making their lives easier. 父母千萬不要過度幫助孩子,「相信」來自經歷。如果我在對謙謙、童童說「我相信你們做得到」的同時,不停以「幫助」為名出手處理,這是在表達「我並不相信你們能做得到」。



除了「靜音貼紙」,主辦單位亦為孩子預備了「救命咭」,在他們覺得有需要時主動求助。我很喜歡這張咭,大部分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我們總喜歡以「成年人的速度」處理孩子的事,常常忘了孩子有自己的速度和方法解決問題。正是在那些失敗的時刻,孩子需要知道我們相信他們。


最後,謙謙、童童學懂了在適當的時候顯示「救命咭」,尋求我們的幫助;我和老公也學習到靜音的重要性,大家也上了寶貴的一課。


嘴巴上說「我相信你」並不困難,但小朋友的感覺被成年人更敏銳,對孩子來說是,比起言語,行為更清楚表達父母的信任度。「相信」不單單指「真心相信你能成功」,也包括了「失敗了也不要緊」和「相信你在失敗後仍有繼續堅持的勇氣」,是放手讓孩子做選擇,站在孩子旁邊表達關心和支持讓他們體驗後果。



你相信孩子有帶領你的能力嗎?


「信唒我」相信是不少孩子對父母的渴望


Behind every young child who believes in himself is a parent who believed fir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