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相處,爭執是必然的,但最輕易原諒我的人,一定是我的孩子。

除非極少與孩子見面,否則難免會囉唆,更難免會指罵孩子。但奇妙的是,年紀越輕的孩子好像越「健忘」,明明我剛罵完謙謙、童童,可是轉眼他們又會對我笑,又會問我想吃什麼,好像我從未罵過他們一樣。



相比起被罵的難堪,或是失落的情緒,孩子寧可主動向父母示好,希望重獲父母的愛和關心。常說:「我們總把最壞的脾氣留給最親近的人」,面對工作伙伴或朋友,我們很少表露惡劣的態度和情緒,畢竟我們害怕有不良後果,或是破壞了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形象。因著我們會思考每一步所帶來的影響,所以在其他人面前會更謹慎有禮。可是,回到家中面對孩子時,反正「我是帶有絕對權威性的父母」,也反正孩子「不記仇」,吼一吼又有什麼大不了!孩子還小,又哪會記得?就算事後發現自己太衝動,難道要向孩子說「對不起」嗎?我才是大人呢!提提你,孩子未必記得「事件」,但一定記得「感覺」。不懂說對不起的父母,又怎能教出會致歉的孩子呢?



其實,我們心裡也很清楚,孩子並不是健忘,只是他們看父母比「贏」甚至一切更加重要。我們也很清楚,有些傷害,不是孩子一句「沒所謂」的包容便可抵銷,當有一天我們發現孩子與我們的關係變得疏離,是因為突然變壞?還是一早有跡可尋?孩子對我們的包容和良善,會否成為我們肆意傷害和發脾氣的藉口?

以前看過一篇文章,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喻為銀行儲蓄,除了與朋友的關係,這篇文章也成為我和謙謙、童童親子關係的提醒。如果一次又一次的指罵、忽視、傷害是「支取」,每一次的關心、鼓勵、修補是「收入」,今天你的親子關係銀行是「入不敷支」,還有「大有盈餘」?存款充足的你,可以為自己的努力驕傲,亦可以繼續你的投資之道,好好經營你的親子關係,但別忘了「成長」總是充滿變數的,要時刻回顧自己的做法是否仍然合適。若果現在的你正處於面臨破產的階段,與其自怨自艾把精力放在過去,不如重新審視現況,再好好規劃未來,一定有機會扭轉頹勢的!



每一句讚美也是「存款」



親子關係從來也是大學問



你會否成為孩子能挽手同行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