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Go 限時親子活動 !
- [限時]CP EGGnergy Run
Related Post
【心聲分享】「建議」,而不是「有意見」
某天和外國朋友分享中文字,我說女兒的名字叫「童」,有兒童的意思,而與「童」字有相同的發音的中文字包括「同」、「桐」、「銅」、「潼」、「瞳」、「彤」等,而每個字均有不同意思,外國朋友們聽到後分分嘖嘖稱奇。 中文的確博大精深,廣東話則更為複雜,最近與孩子論的時候,我不斷反思自己到底是在給予孩子有建設性的「建議」,還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對孩子的一言一行也「有意見」。給予「意見」當然是好事,但「有意見」則只是對孩子評頭品足,而沒有真正聆聽孩子的需要和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人生。 典型的亞洲社會,表現上我們渴望孩子有獨立思考和生活的能力,但骨子裡這是帶條件的,當我想他們獨立時,他們便要表現出獨立;但當我想他們聽我命令時,孩子便不能爭辯,否則是不尊重的行為。父母本該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如果孩子不能在我們面前敞開心扉,作父母的我們是否該反思一下呢? 孩子駁嘴的一瞬,雖不好受,但至少,他們仍試著與你溝通;但帶上耳機、關上房門的一瞬,連溝通之門也關上了。 在「有意見」之前,先停一停,用心聆聽孩子的分享,當你樂意花時間聽,孩子定會同樣樂意用心聆聽你的「建議」! 「用心」讓事情變得不一樣 溝通從來也是雙向的
Related Post
【心聲分享】橡皮擦
橡皮擦是筆袋內的必備文具之一,如果我問你:「橡皮擦是為誰而設的?」大部分人也會回答「當然是為寫錯答案的人而設啦!」,但,真的嗎?文末給大家另一個答案。 育兒路上滿挑戰,我的人生閱歷的確有四十一年,但打從孩子出生我才擁有「母親」這身份,「媽媽」這角色只有十三年,屈指一算,十三歲還只是個剛剛開始思考人生、似懂非懂的小女孩!如果教養孩子像工作中處理的任務和文件,十三年也許能夠做到熟能生巧,但偏偏孩子的成長總是變幻莫測。剛剛學懂如何協助孩子適應幼稚園,孩子便已升到小學,要處理學業上的衝突;當掌握了協助孩子學習的竅門,又要面對青春期的反叛,我的學習速度好像怎樣也追不上孩子的成長,有時會令我頗沮喪。 一開始,我問大家橡皮擦是為誰而設的。和大部分人一樣,我覺得橡皮擦的出現是因為有人錯了。但有沒有想過,答錯的人不少,但使用橡皮擦的人其實不多!不是每個人也能發現自己的錯誤,只有「能察覺錯誤」並「樂意修正」的人,才會使用橡皮擦的。 教養孩子的過程中,你會不斷審視自己的選擇嗎?在發現錯誤之時,有沒有修正的勇氣? 「修正」需要察覺錯誤,也需要承認和改變的勇氣 錯了,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