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
【心聲分享】父母不能生氣嗎?
「作為父母,我們不應該生氣。」真的嗎?父母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會感到憤怒和受傷害,作為孩子的榜樣,我們當然不該胡亂發脾氣,但合宜地表達負面情緒,也是讓孩子從我們身上學習疏導情緒的好機會。 記得當年讀心理學,提及抑鬱就是不懂紓解憤怒,把怒氣抑壓,攻擊自己的狀態。假若令你憤怒的「元兇」是少不更事的孩子,如何面對以及宣洩自己的情緒,對你和對孩子來說,也是很重要的一課。 不少家長覺得孩子還小,受了他們的氣,忍一忍便是了!但任何年齡的孩子也會觀察別人的反應。幾歲的童童不太懂得表達自己的需要,常以發脾氣甚至打人宣洩不滿,當長輩啞忍時,童童並不懂自己錯在什麼地方,只會變本加厲,反而立刻喝止她的行為,讓她察覺事情的嚴重性後,再和她以「角色互換」的方法,以同理心討論彼此的感受,效果會更好。 不要不切實際地期望一次便能改善孩子的行為,但每個人也有變好的能力!另外,對於孩子的選擇,可能與我期望的不符,但我還是要學習尊重孩子是獨立個體,有自己的選擇,以及獨特的成長時間表。作為父母,我提醒自己是有能力、有承擔的成人,我可以生氣,但不會放棄! 當孩子的行為令你不開心,你會逆來順受,還是表達你的真實感受? 大人、小孩也要學習合宜地宣洩情緒
Related Post
【心聲分享】他們不喜歡我
遇到不喜歡你的人,該怎麼辦? 壞消息是,你無法讓所有人理解你、接納你或對你友善。但好消息是,你並不需要讓所有人喜歡你! 謙謙、童童剛轉校,要重新適應學習環境,更困難的,是重新認識朋友。環境的改變,對個性較獨立的謙謙來說問題不大,但對極需要同齡朋友的童童來說,不像以往般受同學歡迎,甚至被個別同學排斥,對她來說是很煎熬的事情。 我不想小事化大,事情亦遠遠未到欺凌程度,但大人眼中的小事,設身處地代入孩子的角色,便會發現「有同學不喜歡我」是天塌下來的大事! 作為父母,我該告訴童童怎麼辦嗎? 我覺得,給她聆聽的耳朵,認同她的感受,再鼓勵她尋找「童童版」方法解決,比「教她怎樣做」更優勝。 被排斥的時候,有機會打擊孩子的形象和自信心。不用急於提供「成人版」的完美應對方案,畢竟挑戰同時是孩子成長的機會,不要因愛之名過度保護,剝奪了孩子面對逆境的機會。我試著提醒童童她的優點,讓她有信心、有勇氣去面對困難。 我也沒有給予童童應對方案,只是引導她思考自己的專長和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法。我告訴她,別人可以批評你、誤解你、但他們的想法不是你的問題!保持善良,你就是你,不用因別人而懷疑自己的價值。 看著她似懂非懂的表情,我知道這或許是一場長久戰,但她已在不知不覺中長大了。 每個挑戰也是孩子成長的機會 不用急於提供「成人版」的完美應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