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眼中的『垃圾』真的是『垃圾』嗎?你有試過駐足『觀察』垃圾站嗎?放進回收筒的舊物真的能循環再用(recycle),減少浪費?有否想過 downcycle 和 freecycle 其實比 recycle 更有效益?

『微親善』是一個以同理心教育為宗旨的非牟利組織,相信如何微小的行動,一直堅持去做,都可以帶來改變。今次我們跟著『微親善』的創辦人諾諾到元朗的『不是垃圾站』親身體驗不站理念和運作,也會與小朋友一起『觀察』社區,包括街上的垃圾、政府的回收設施、巿民的回收小店,以及『觀察』垃圾站的運作等。是次活動內容由『微親善』構思,向大家推介這非一般的體驗旅程。

我們在元朗鳳攸北街休憩處集合,天氣很熱,但無損大家的興致,『微親善』積極參與環保教育,今天創辦人諾諾為小朋友準備了簡單的介紹,到底海龜、海鳥平日的食糧是什麼?原來每三隻海龜便有一隻吃過膠,而海鳥呢?吃過膠的數量更驚人,高達 90%!

大家也見過的棉花棒,好像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細心的話便會發現,棉花棒中間部分有些是膠造,有些是紙造的,你會留意生活中這小細節嗎?

天氣很熱,我們一家剛到便利店買了一樽飲品,然後諾諾便提及,原來每天,單單在香港,也有 544 萬個膠樽被丟棄,約是400隻大象的重量…

身處於香港,我們的生活水平不差,但我們的浪費,其實會影響到動物、水源和氣候,導致不少貧窮地區不再適合居住…而更令人傷感的是,『難民』本身,只有因戰亂而走的才算『合法難民』,因氣候變化而被迫離開的並不算合法,所以更沒有保障。

諾諾問謙謙,你會飲用這些被污染了的水嗎?他便逃走了。相片和現實帶給小朋友的震撼,是大人無法想像的。接下來,便由不是垃圾站的日青姐姐和 Vivian 姐姐帶大家體驗…

誰說環保議題不是小朋友能理解的?親身觀察後,他們可是十分投入,也極多問題發問!而作為大人的你,又知道香港有幾多個堆填區嗎?如果你知道是3個,又知道地點在哪裡嗎?落雨時,雨水會經過垃圾,再入河流,我們的健康有保障?興建焚化爐的議案在 2014 年已通過,改用焚化爐,真的對我們更好嗎?下一站,我們來到回收小店。原來根據中國的批文,回收的純度只容許有 0.05% 的雜質,一直也沒有嚴格執行,但因為 2014 年 Plastic China 這套記錄片,而引起嚴格執行指引的倡議,引致回收行業發起罷收廢紙行動。附帶一提,印尼的回收業是容許 5% 的雜質。

那種人山人海的場景,大家一同認真地做著一件無錢賺但有意義的事,令人覺得香港人還是令人驕傲的!可能你覺得我誇張,但我沒想過,對著『垃圾』(不站強調這些不是垃圾),你會覺得感動…

活動資料:

《不是垃圾站》:
逢星期六 4 – 6 pm
元朗鳯攸北街休憩處旁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