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Google+Email this to someoneShare on Facebook

【心聲分享】犯錯=壞孩子?

孩子犯錯時,我總期望自己有耐性,能以溫婉的語氣與孩子對話,但可惜總是事與願違。一次性的小事如「倒瀉水」、「忘了做功課」等,我還能控制自己,但「態度不佳」、「說謊」等有機會週而復始發生的情況,我的怒氣便會倍增! 但我所說的「週而復始」不代表「每一次」或「經常」,而是指有機會重覆發生的事,那怕已相隔很長的日子。對於孩子的好,大人有時很「健忘」,或視之為理所當然;但對於孩子犯錯,就算是偶一為之也好,我們總是牢牢記住他們「曾經」的不是。就算孩子已改變,就算已做好九十九次,就算他的錯誤是一時失手,也會觸發「N年前他曾犯錯」的回憶。 孩子犯錯,不一定刻意為之,甚至可以說,大部分的錯誤也非刻意釀成的。兄弟姐妹間爭執,不一定是自私,更多的只是不明白為何要讓步,處理得好的話,只是成長的過程和階段,畢竟經歷過後「選擇良善」遠比「避開衝突」有意義;說謊,可能是不夠信心做錯了仍能被愛,可能是害怕受罰的自我保護機制,未必等同於「學壞了」,更不是要刻意傷害和疏遠你;欺負別人,可能是不懂事,或不懂正確處理方法,家長及早留意及介入,便可避免將來的不幸。 無意為孩子開脫,但我確信,家長看待「犯錯」的態度,決定孩子將會有怎樣的成長。 孩子的未來取決於你的態度 犯錯是人之常情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Google+Email this to someoneShare on Facebook

【心聲分享】新年新願望?

兔年第一篇,祝大家「兔」氣揚眉,老師們名師出高「兔」,做生意的人鴻「兔」大展。 無論是西曆或是農曆一月一日,對很多人來說也是新的開始,大家喜歡分享願望和打算作出的嘗試。「新一年」代表去舊立新,重新給予讓我們「改過自身」的機會。 某天和朋友們談起新年願望,當大家興致勃勃地分享新一年對自己的期望時,其中一個朋友默不作聲,當大家邀請她分享時,她說:「我從不在新一年想想自己的願望,因為對我來說,每一天也是新的,每一天我也能下定決心改變和調整人生的方向,根本不用等到新一年呀!」 對呀…為何只能在一年之初才能有新目標、新改變?每天也是新的,甚至每刻也是新的!改變是一個念頭,最好的時刻就是「這刻」了! 不要祈許「新一年與伴侶和孩子更親密」、「新一年多做運動令身體更健康」、「新一年…」,任何時刻也可以開始行動! 明白「新一年並不重要,這刻便是最好的一刻」,不單令我更有行動力,也令我得到安慰。想做的事未必會成功,但縱然效果未如理想,也不代表「失敗了」,因為「每一刻」我也可以重整旗鼓,重新向更好的自己出發! 生活態度如是,育兒態度也如是,共勉之。 每一天也可以去舊迎新 孩子期望今年多看書,但不用等待新年,任何一刻也可作出改變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Google+Email this to someoneShare on Facebook

【心聲分享】記錄美好、感謝美好

有人說,在社交網站「放閃」的人,現實生活不一定過得好。的確,網上世界是虛擬的,亦只節錄了某些片段,日常24/7才是真實的。也有人說,正因為夫婦關係不好,才要在網上放閃刷存在感、扮親密。 但對我來說,記錄美好的小事,是再一次提醒自己活得幸福!家人提你天氣將變冷,記緊要多穿衣的短訊、孩子在你辛苦工作後遞上一杯水、別人隨手的小幫助…沒有人是完美的,同時,在忙碌的生活裡,我們很多容易錯過和低估並非必然會發生的小確幸。 有時人與人的關係變得疏離,是因為「我覺得對方應該/已經知道,不用親口說」,「表逹謝意實在太尷尬/太誇張」,但對於怒氣、不滿,我們卻很容易表現出來。久而久之,少了溝通、交流,也少了認可和被認可。我相信,若身邊人知道做了某些事(尤其是小事)會令對方開心,大部分人也會再做的。 當然,每個人的選擇不同,你可以選擇在社交媒體表逹到伴侶、家人、朋友的謝意,也可在私下感謝對方的陪伴和付出。不要把「愛意」和「謝意」隱藏,覺得對方一定知道。不知試過多少次,對方眼中的「小事」對我有著深遠的影響,真誠致謝,總會令我們的關係更上一層樓。 簡單的自製小禮物蘊含滿滿的心意 為所愛的人預備小驚喜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Google+Email this to someoneShare on Facebook

【心聲分享】從N到Z的育兒秘訣

上星期分享了A-M的成功秘訣,不如今次以N-Z談談育兒秘訣吧! Nurturing(培育):常有人把孩子比喻為「白紙」和「海綿」,的確,性格和能力是如生俱來的,但後天的培養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Objectives(目標)和Passion(熱情):育人的困難在於投放了大量時間和心力,卻未必見到即時效果。在沮喪的時候,不妨回想孩子名字的由來和嬰孩期的片段,找回你的初心。 Quality和Quantity(質量):與孩子相處,質素當然重要,但教養孩子沒有捷徑,渴望孩子感受到你的關懷?投放時間也十分重要! Resolve(解決)和Strategy(策略):育兒是「問題天天都多」的大學問,但作父母的我們沒有「放棄」這個選項,尋找解決的策略,定能一天比一天進步! Team(團隊)和Useful(有用):不要單打獨鬥,丈夫、長輩甚至朋友也可成為你的伙伴,坊間也有支援的。 Vision(願景):遇到困難想放棄時,想像若能堅持下去,孩子會成為更快樂的人,便能重拾動力。 Weird(奇怪)和X-factor(X因素):天馬行空的育兒點子,不同的嘗試,也可成為與孩子打成一片的契機! Youthful(年輕) 和Zestful(熱情):年齡上我們當然會不斷增長,但心態上我們一定要保持活力,與孩子一同成長。 你仍記得育兒的初心嗎? 你的育兒秘訣又是什麼?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Google+Email this to someoneShare on Facebook

【心聲分享】從A到M

新年第一篇文章,回歸基本,和大家談談A-M的成功秘訣! Action(行動)和Best(最好):每年大家也有不同的大計,新一年,不要再讓「想做的事」停留在「想」的階段,試著做吧!這刻便是「最佳時刻」,不用再等了! Change(改變):改變是成長的必經階段,離開安舒區當然會感到迷失,但我們的潛力比想像中要強得多呢! Determination(決心)和Energy(力量):年初我們總是雄心壯志,但能否下定決心堅持下去才是成功的關鍵!「困難」不是最大的挑戰,最大的挑戰是我們有沒有堅持下去的力量! Focus(專注) 和Goals(目標):生活忙碌時更需要認清目標,別被無關痛癢的瑣事影響你對達成目標的渴望! Hardwork(努力):每個人的能力、運氣、際遇也不同,但努力是絕不可缺的一環!別為自己找藉口,從今天便開始吧! Inspiration(靈感)和Joy(快樂):在努力的過程中,別忘了成為一個更快樂的人,快樂是堅持下去的動力,在生命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Knowledge(知識):財富能被偷走,但知識是屬於自己的!知識不是學校成績表的分數,而是對世界和人際認知的深度、闊度。 Leadership(領導能力) 和Mastery(掌握):Boss和Leader的分別,在於後者能了解各人的優點、缺點並加以善用。成為自己的領袖,掌握自己的強項、弱項,好好與自己傾談吧! 成為自己人生的leader...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Google+Email this to someoneShare on Facebook

【心聲分享】小事也要讚美嗎?

上星期和大家分享過,孩子需要父母的讚美,可是在傳統的觀念下,父母較少表逹欣賞。無意指責父母,畢竟每種經歷、每個場景也是第一次,亦只有一次,不用陷於「我做錯了,假若可以再做一次,我一定不會這樣…」的內疚,要記住我們總有「現在下定決定,將來會做得更好的」的選擇權!「缺乏表逹欣賞」並沒有對、錯之分,就像我的父母並不是刻意令我沒自信,只是他們選擇了以「提醒我有什麼改善之處」來激勵我,卻忘了先讚賞我做得好的地方。 我很喜歡在網上和在日常與朋友見面時分享伴侶和孩子的好,當然大前提是「真心」。回想孩子第一次喊爸媽、第一次畫畫給你、第一次在你生病的時候照顧你時,你有多感動?但當我們習慣了對方的好,便很容易把對方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就像做家務一樣,家庭主婦常說:「有做家務的日子,別人看不出來;但沒打掃兩天,便所有人也知道了!」其實,對方的付出並未必然,認真幻想一下「失去」的情況和感受,你對「小事」可能有截然不同的體會。 為你做小事的孩子,給你一個擁抱的朋友,陪你看電視的伴侶,一切也不是理所當然的。真誠的讚美是免費的,卻能為對方甚至你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何樂而不為? 別輕看每一件小事,待失去了才懂珍惜 小小的心意也是基於愛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Google+Email this to someoneShare on Facebook

【心聲分享】讚壞孩子?

朋友的女嬰眼大大,可愛又標緻,看到她的時候,我不禁讚美她太可愛!但想起中國傳統習俗:「不要讚孩子,否則會變醜」,轉頭我便問友人會不會介意我誇讚孩子。 「讚了孩子便會變醜」當然只是無稽之談,我們也不會真的相信稱讚嬰孩會令他們變醜,但這些傳統概念和習慣,是否正有意無意地影響著我們在育兒時的取態和每一個選擇呢? 我的父母對我愛護有加,但他們對「讚美」總是很吝嗇。試卷上的九十九分,父母只看到失去的一分,是因為他們對我的學術成就抱有極高期望嗎?不!只是在他們眼中,指出不完美的地方是為了「幫助」我更進步,是愛我的表現。為了讓我成長,不會自滿,「欣賞」只能埋藏在心裡。我的父母很愛我,但深藏心底的愛太內歛。我不算優秀,但性格和能力也不俗,但我一直對自己沒有信心,因為當我做得好的時候,很少人告訴我做得有多棒;而做得不夠好時,大家會急不及待給我提醒,以「鼓勵」已經很好的我成為更好。長大後,欣賞我的老師、同學、同事、朋友多了,我也漸漸知道自己的優點,但因從小很少得到父母的認同,我著實花了很多時間調整心態,才能相信自己。 把「最好的」留給孩子,這份「最好」包括了你的欣賞和認同。 父母的認可對孩子尤其重要 讚賞是提昇孩子自信的重要一環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Google+Email this to someoneShare on Facebook

【心聲分享】你是老闆、朋友、旁觀者還是權威?

在孩子面前,你的形象是「專制的老闆」、「寬容的朋友」、「毫不在乎的旁觀者」還是「嚴而有愛的權威」? 看過不少教養模式,其中一種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以「愛」與「管教」兩大範疇為分類的四種養育模式。 一)少愛多管教,如同「老闆」的獨裁型(Authoritarian) 在傳統思想的影響下,有些父母相信「棒下出孝兒」、「玉不琢不成器」,父母是不可侵犯的存在,孩子的生活和未來也需要按著父母的規劃嚴格地執行。 二)多愛少管教,如同「朋友」的寬容型(Permissive) 這類父母與之前提及的 Authoritarian 完全相反,孩子不用守規則和紀律,父母不會限制孩子的行為,也盡量避免與孩子發生衝突。當孩子犯錯時,父母仍會無條件包容接納。 三)少愛少管教,如同「旁觀者」的疏忽型(Neglectful) 沒有參與孩子成長的父母,這類父母是令人憤慨的!但多是基於自身的童年創傷及心身健康問題。 四)多愛多管教,友善但對孩子有要求的權威型(Authoritative) 曾經我以為第二類的「朋友型」是最好的,但原來除了愛,適度的「限制」、「指引」和「要求」更能給予孩子安全感和方向。這類父母視不合適的行為為自己和孩子的成長機會,在提供情感支援的同時,也對孩子予以高期望。...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Google+Email this to someoneShare on Facebook

【心聲分享】孩子的愛

某個平凡的下午,童童把手袋的繩帶扭成心型,然後說:「媽媽,我愛你!」 人大了,總會忘記當初單純美好的小確幸,年紀漸長,很容易被既有思考模式綑綁,「表逹愛」的方式變得複雜,很容易與「消費」拉上關係。到貴價餐廳吃一頓、買一份昂貴的禮物等等,但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孩子們沒有錢,但總會不時送出「禮物」:順手拈來的白紙,來到他們手上,便會變成畫有父母在一起笑的畫作,配上窩心的「I love you!」;帶孩子到海邊,在成人眼中平平無奇的石頭和貝殼,卻是他們用心為父母挑選的最美禮物。在成人的世界,我們當然可以花錢買昂貴的禮物,但孩子們的行為卻提醒我,珍貴的東西從來不是用金錢衡量的。 孩子們表逹愛的方式很簡單,和你分享他們手中僅有的一塊朱古力、在你忙碌得忘了渴水時遞上一杯暖水、小小的人兒拿著和他一樣高的掃帚幫忙打掃…當孩子毫不吝嗇地給我們一個擁抱和親吻,我們有好好回應他們的愛嗎? 成年人口裡常說「心意更重要」,但對於孩子表逹愛的行徑,我們卻很容易輕視忽略。若好好觀察孩子的每一個動作,你一定會發現背後那份濃濃的愛! 用心觀察孩子的付出 孩子的真誠能成為父母的人生導師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Google+Email this to someoneShare on Facebook

【心聲分享】Say NO to your kids

常對孩子說「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但「不對孩子說不」所造成的傷害可以更嚴重! 有些父母不敢向孩子說「不」,害怕傷害關係,不能成為孩子的朋友;但父母就是父母,有作為父母的角色和責任,並不是是非不分、盲目認同孩子行為的「損友」。 有些父母不願向孩子說「不」,試圖彌補自己童年的缺失,或補償未能陪伴孩子的內疚;但這種不健康的遷就,並不會為孩子帶來快樂。 有些父母覺得不需要向孩子說「不」,反正現今物質條件豐富,把最好的全給孩子並無不妥;但孩子總會長大,除非你能確保孩子一生富足,將來所遇到的人也會一直遷就他,否則別把他們培養成嬌生慣養、難以適應成年生活的超齡嬰兒! 你的「不」並非出於憤怒、疲倦或擔心,而是在情緒穩定下所說的話;你的「不」並非出於拒絕,而是相信孩子在你不斷的教導下,懂得思考及作合適的決定;你的「不」並非出於恐懼,而是對於作為父母這角色的認真! 適度地容許孩子探索,同時不要害怕對孩子說「不」。讓孩子學懂等待、忍耐,也知進退,比任何時間也能輕易獲取所需更重要! 當然,在拒絕的同時,也要反思自己是否常有說「好」,「好」與「不」同樣重要! 學習say yes,也要學習 say no 「不對孩子說不」所造成的傷害比你想像中更嚴重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Google+Email this to someoneShare on Facebook

【心聲分享】孩子的獨特性

童童喜歡恐龍,也喜歡畫漫畫,她設計的漫畫角色中,有恐龍小文、恐龍飛飛、三角晞、小劍等等。在我看來,有些角色的外貌很相似,我看她的漫畫時,有時會弄不清角色,但童童總能指出細節上的分別。 童童是漫畫的創造者,她熟知每個角色的外貌和特性,旁人沒注意的地方,她卻能如數家珍地分享。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之中,總給我很多提醒。我作為謙謙、童童的媽媽,我有多了解我的孩子呢? 別人眼中,童童愛助人的性格是顯而易見的,但旁人不會知道,曾經的她有多難相處,也不會知道她有多努力去改善;別人眼中,謙謙聰明自信,對答如流,但旁人不會知道,謙謙內心的脆弱,在剛強的外表下,他有多渴望別人的認同。 童童對她的漫畫角色瞭如指掌,每一個故事也按著角色的性格去設計。她掌握著漫畫角色的經歷,但在現實生活中,謙謙、童童的經歷不由我掌控(也不應由我掌控)。在他們的成長中,我總是問自己有多了解孩子,不是為了控制,而是渴望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我能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合適的支援和鼓勵。 漫畫角色會不斷成長,與謙謙、童童相處的過程中,我也見証著他們的成長。 了解孩子的獨特之處 見証孩子的成長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Google+Email this to someoneShare on Facebook

【心聲分享】投資

投資可升可跌,但如果有一項只賺不蝕的投資,你會選擇盡快入巿,還是愛理不理? 當老師是我從小到大的夢想,但工作太忙碌,尤其對弱勢基層學生來說,老師是他們唯一能夠認識語文的機會,所以一直以來我的工作量也很驚人。某天,發現謙謙、童童總是要等待忙碌的我完成工作,才能擁有心不在焉,且狀態不佳的媽媽,經過一番掙扎後,我便決定由全職轉到兼職。 有人說,孩子有兩種「愛的貨幣」:「時間」和「關注」。當父母把兩者投放在孩子的情感銀行,孩子便會把自己視為珍貴的,從而變得更有自信。同時,因著渴望與父母建立親密關係,所以會更重視父母的想法,變得更乖巧和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我明白「知易行難」,尤其在節奏急速、生活壓力極大的香港,我們常慨歎身不由己。但孩子的成長從不等人,孩子不能等待你多賺幾千元,也不能等待你有時間陪他玩,更不能等待你有空閒和心情才聆聽他們的想法和需要!我不希望有一天當我覺得「足夠」時,孩子的身和心已經離我太遠。 如果學習理財和金錢上的投資越早越好,我想,把精神和心力投放在孩子身上這穩賺不賠的投資絕對需要更早開始! 培養相信自己是獨特的孩子 花些心思,簡單的積木也會變成獨一無二的精品,教養孩子也是同樣道理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Google+Email this to someoneShare on Facebook

【心聲分享】重覆犯錯

上星期和大家分享過,不應單以「結果」評價孩子,在 0% 與 100%之間,有著孩子「進步中」的証明。對正在努力邁向 100% 途中的孩子,我只需真心給予認可。 對我來說,「重覆犯錯」是孩子(甚至大人)成長的必經階段,所以,面對孩子做錯,甚至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其實也沒有什麼好憤怒或懊惱。當刻感到不滿或無助是必然的情緒,但冷靜下來,便該對孩子多一份體諒。 這兩年,以前從不接觸電子產品的謙謙迷上看 YouTube 和玩遊戲機,多次討論後,已經改善了不少。但,前幾天還承諾不會沉迷的他,在這個周末還是不受控地玩了四小時…我知道後,沒有多說話,只是輕輕提醒他而已。 晚上,謙謙主動向我道歉,他說因為放假,便不知不覺玩得忘形,下次不會了! 孩子的確長大了,根本不用勉強他們立刻致歉或反省。沒有時間思考的道歉,是被迫的;只有沉澱過後的道歉,才是真誠的。不用過於冗長地反覆說教,花時間說教指責,不如花雙倍尤至三、四倍的時間表達愛與信任,讓孩子打從心底裡想做好,也打從心底裡相信自己能做好!...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Google+Email this to someoneShare on Facebook

【心聲分享】0與100之間

考試的成績,可以在0與100之間,每個人的要求不一,但至少,60分與61分是有客觀分別的。但今次想和大家分享的,不是「分數」,而是「表現」。 有時我會覺得青春期的謙謙做不到「疼愛妹妹」,也會覺得童童做不到「多聆聽別人」。所以每當我看到謙謙與童童爭執,或是童童變得固執而不聽別人意見,我會覺得他們「又」犯錯,「總是」不聽教,令我常生氣,也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教好孩子的能力… 但最近我多了停下來思考的空間,放慢腳步觀察孩子,給了我不一樣的啟發。 以前的謙謙,在十次的相處中,可能有八次也埋怨妹妹慢手慢腳,但現在的謙謙,還是會嫌棄,但次數已由八次變了兩次,可是我仍聚焦於那兩次,而把做好的八次視為理所當然。 以前的童童,固執起來便會目無表情呆坐兩小時,但現在她的固執可能只是十五分鐘至三十分鐘,之後還懂得道歉…我有需要執著於她「還未 100 % 做到」嗎? 我們常以「表現」(performance)評價孩子的成長和「學習」(learning),若只看「結果」,我們很容易會忘記,在 0%「做不到」和 100%「做得到」之間,其實有不少「孩子正在進步」的証據。 你能看到...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Google+Email this to someoneShare on Facebook

【心聲分享】翻轉思維

如果我問你「一加一等於什麼」,你的答案一定是2吧!除此以外,還有其他可能性嗎? 的確,數學上的答案是2,但記得中學時看過一道智力題,「1+1」的答案可以是「王」或「田」。我們也常說,一男一女結婚生了孩子便是「三人行」,後來還知道,計算機二進制裡,1+1=0。若指一條河加一條河,答案是「一條河」,以上所有答案也可以是一加一的結果。 可能你覺得我強詞奪理,但作為典型的香港學生,在傳統家庭和填鴨式教育下長大的我,一直也覺得「一加一只能是二」,不過有了孩子之後,總想與孩子一同進步,古板的我總會試著跳出框框,想想不同的可能性! 除了睡覺時間仍盡量維持在九點半外,平日謙謙、童童沒有規律的時間表。曾經寫過無數個時間表,計劃每天該做的事,但謙、童從來只有三分鐘熱度,從未能堅持超過五天!今次決定翻轉思維模式,不再是「計劃」,而是讓他們在時表間「記錄」當天所做的事,一星期後再審視自己該星期所做的。「審視」不是負面的,要尋找自己值得欣賞的地方,也要看看自己有什麼需要改善! When you let go of what should be,...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Google+Email this to someoneShare on Facebook

【心聲分享】分享軟弱

孩子在你心目中是怎樣的呢?是乖巧可愛,不可多得的好孩子,還是一言九「頂」越大越不受教的叛逆少年?無論你的答案是什麼,你有沒有想過,若把角色倒轉,你在孩子的心目中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曾經,我認為母親需要做到「事事完美」,才能成為孩子的好榜樣,時刻優雅、談吐得體、處事圓滑、情緒穩定缺一不可。當我能掌控一切,擁有高情商和智商,孩子才會敬佩我,以我為學習對象。這樣,我才是優秀的母親。 在謙謙、童童心目中,作為媽媽的我很厲害,畢業於名校,有自己喜歡的工作,有良好的社交圈子,連旅行的時候,媽媽也可與外國人溝通,來他們眼中,媽媽就是優秀。 但,媽媽的優秀,與「他」有什麼關係?並不代表他們能如同媽媽般成功… 謙謙、童童學懂如何克服困難,並不是在我「告訴」他們我每次也能成功的時候,而是他們看到我在困難的時候經歷沮喪、無助,但選擇堅持、勇敢嘗試解決的時候。 謙謙、童童學懂接納自己不足,期望自己有所進步,並不是我示範完美解決問題的時候,而是他們看到我也有弱點,但承認自己的不足,擁抱它,便能成長的時候。 後來我才明白,孩子並不需要「完美的父母」,他只需要「真實的人」。讓孩子分享你的軟弱,也見証並和你一同成長。 不完美人生才是真實的寫照 父母需要堅強,但同時也不用介意分享自己軟弱的一面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Google+Email this to someoneShare on Facebook

【心聲分享】賣旗這小事

不少家長也曾帶著小朋友賣旗,最近Facebook 彈出 11 年前我的學生參與賣旗的經歷,喚起一段我早已遺忘的回憶。 高中生有選擇賣旗時間和地點的自由,有落力賣旗的同學,但同時也有不少令人側目的學生。 遇到遲到但手裡拿著珍珠奶茶、正在交還空空如也的旗袋的學生,大義澟然地說「遲了起床當然會遲到!」,該訓斥還是扮作若無其事?遇到旗袋裡只有三個硬幣的學生,我心痛地問:「籌備的人力物力,八張旗紙、行政、運輸的費用,你到底在幫機構籌錢還是花錢?」 我所秤的,並不是旗袋裡錢幣的重量,畢竟輕的袋子也不代表沒盡力,不應單單以結果「評價」過程,但他們毫不在乎的態度也反映真實想法。 和大家一樣,謙謙、童童在幼稚園時已參與賣旗活動,但賣旗之前,讓小朋友了解機構的工作會令活動變得更有意義。與家人模擬賣旗的過程,亦會令孩子更有自信。賣旗間的陪伴與支持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環!交還旗袋後,讓孩子說出正面甚至負面的感受,也比忙著說教重要! 教導學生的過程,也成了我教養孩子的提醒。體驗的重點,不只是體驗的那一刻,事前的 briefing 和事後的 debriefing...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Google+Email this to someoneShare on Facebook

【心聲分享】當我失去當「稱職母親」的信心

讀書時代,我們會獲發成績表,反映我們能否掌握知識。成績也用來反映我們是否稱職,或是把我們在同輩中排次序、分優劣。 我昰考試制度中的勝利者,但卻很討厭這種考核制度。考試並不是全面性評估,只著重某些準則,而且,成績只反映當時「表現」,而不是真正的「學習成果」。 完成了中學、大學,本以為可以逃過考試制度,但除了工作以外,當父母的我們還是不停被考核,「孩子」,好像變成了父母們的成績表。 孩子品學兼優,代表我是好媽媽;孩子成績差、較懶散,便是我辦事不力,沒有做好媽媽的份內事… 孩子乖巧聰穎,我當然感到欣慰;但假若孩子未能成為別人眼中的模範,他是否仍是我的驕傲? 要記住,孩子是獨一無二的,有不同的天性和資質,也會按著自己獨有的速度和時間表成長。曾經,我也因別人的評價或是看到孩子不濟的表現時失去「我是一位好媽媽」的信心,但打從孩子第一次呼吸以來,我就一直用心照顧著他們,有誰會比我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別被「成績表」定義你或孩子,也許我們並不優秀,但我們一定是孩子最好的同行者!重建信心,與孩子一同成長吧! My voice as a parent...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Google+Email this to someoneShare on Facebook

【心聲分享】愛不是「如果」

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會感到快樂和幸福,但同樣地,「疲累」、「失望」、「想放棄」、「可否給我 me time」也是我們的心聲。 每當我覺得筋疲力竭的時候,便會在網上尋找一些親子諺語來為自己打打氣。其中一句我喜歡的分享是 Love is not “IF” or “BECAUSE”. Love is...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Google+Email this to someoneShare on Facebook

【心聲分享】倒翻了的蛋撻

我不是烘焙愛好者,因為手藝真的不佳,但空閒時還是會與孩子一同烘焙,不為美食,只為親子時間。街上只賣數元的蛋撻,親子製作的話可以平一點,但除了食材外,所費的時間、心思、收拾殘局等時間,則不化算。 某次需要於聚會帶上食物,我花了整個下午預備了自家製蛋撻,當快要出爐之際,童童說想幫我把蛋撻從焗爐拿了來。 相比起讓孩子「幫忙」,當然是自己做比較快,畢竟孩子「幫倒忙」的比例不算低。但,「成長」從來也是從錯誤和失敗中慢慢換來的,不能「揠苗助長」,成長從沒有捷徑。 結果,當童童把蛋撻拿出來的時候,手一滑,我花了大半天弄的蛋撻有一半跌在地上… 那一刻,我的心情真的是欲哭無淚…而童童也內疚得哭了。我當然傷心,但「罪魁禍首」難道會比我開心嗎? 蛋撻沒有了,當然可惜,但已是「過去式」;孩子的心情和對「犯錯了該怎麼辦」的想法,才是「現在式」和「將來式」。 曾經我的脾氣很大,育兒後面對極大的困難,本該變得更暴躁;但孩子卻成了我最好的導師,教我渴望變得溫柔。也許我還是會動怒,但頻率和程度卻大大降低了。 感謝我的孩子,在陪伴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我也一同成長了! 別為不能改變的「過去」,抹殺了「現在」和「將來」 照顧孩子從來不是易事,但卻是大人們「變得更好」的動力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Google+Email this to someoneShare on Facebook

【心聲分享】當我們在孩子面前吵架

爭執的時候,千萬不要找小朋友當「裁判」,孩子該是被父母愛惜的對象,而不是父母爭執下的犧牲品。我倆從來不會在爭執的時候爭取孩子的支持票,畢竟孩子能獲得幸福的秘訣不是支持「勝利」的一方,而是看到父母相處融洽。 我們盡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但若發生爭執,也不會在孩子面前掩飾,扮作若無其事。面對父母爭執,孩子是敏銳的,就算不在孩子面前吵,他們也能感受到父母的失落和壞情緒。 在孩子的人生當中,與別人爭執和衝突是難免的,避不了,也不用避!不用刻意保護孩子,所以我不會隱瞞,反而會主動與謙謙和童童討論,亦會安慰說:「父母會吵架,但我們也很愛對方,很快會和好的。」而且,我倆也堅持不在孩子面前說對方壞話。 上星期,我和老公因小事大吵了一場。謙謙看在眼裡,剛滿十三歲的他已不是小人兒,見他欲言又止的樣子,我想也該聽聽他的想法。 我以為他會勸我們不要吵。 但他竟然很溫柔又堅定地說:「爭執是正常的,不用介意,就像我和妹妹也會爭執一樣,但過一會便會無事,會一起玩。希望大家開開心心,不如一起拖手祈禱吧!」 他所說的,不正是平日當我和老公或他和妹妹吵架時我對他說的話?別看孩子年紀小,他們會把你的處理方法全記在心上。 孩子未必記住你的「刻意教化的說話」,但會記住你的「日常行為處事」 爭執是無可避免的,最重要的是父母與孩子好好討論「衝突」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Google+Email this to someoneShare on Facebook

【心聲分享】恩愛 be loved up

剛看到 BBC 的網站,發現原來 “be loved up” 是用來描述非常恩愛的樣子。恩愛不是沒爭執、不吵架,而是在想法不同的時候仍選擇不傷害,以「和解、共同成長」為目標,而不是「為啖氣拗贏對方」。 自己一個人尚會有不同的想法,更何況是成長環境、性格、想法和處境不一樣的兩個個體?兩人就算相愛,也會有意見不同的時候,那該怎麼辦? 對我來說,既然是不能避免的事,最好的方法就是「積極面對」! 我也是有脾氣的人,也有自己的想法,因著剛烈的性格,與老公爭執是無可避免的事。但我很清楚,衝突是正常不過的,「如何面對衝突」才是建立或摧毀關係的重點!就算多憤怒,也不要以「潑婦」的方式處理。好勝的我在爭執的時候會想贏,但「贏」的方法不是「贏了場交,輸左個家」,要徹底地獲勝,也包括了贏得與對方的關係! 關係,是慢慢累積的。平時儲有足夠的信任、足夠的關心、足夠的愛,在雙方發生衝突時就是最好的調解劑。愛是 love,喜歡...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Google+Email this to someoneShare on Facebook

【心聲分享】「怎樣看結果」比「結果」更重要

我們習慣看結果,因為結果最容易量化,「結果」好像也是衡量付出是否值得的最可靠方法。但為何得到第一的人不一定最快樂?甚至際遇好的人也不一定比生活得中規中舉的人快樂? 教學的路上遇過不少孩子,考到第一名的,不一定開心。有些孩子把「別人的期望」視為是否成功的首要準則。我任教的是新界區的學校,學生的學能不算出色,但能考得第一名的,也有一定實力。有些考第一的孩子會感到高興,然後繼續努力向前;有些卻總活在「別人不濟我才能成為第一」、「為何我不能進名校」的想法下,難以快樂起來。 無論是對我的學生,還是謙謙、童童,我也告訴他們事前要 aim high,把目標定高一點,才會盡全力去做!如果綜合你的能力和性格後,你能做到 N,就把目標定為 N + 1 吧,否則事情會變得沒趣!但「我要做到 N +...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Google+Email this to someoneShare on Facebook

【心聲分享】街坊車神慈善挑戰

幾年前的暑假組織了幾場義工活動,和一群家長一起帶著孩子自費到本地農夫的農田摘菜,再親手贈予深水埗區的長者和有需要人士。酷熱的夏天,孩子們都熱得汗流浹背,但他們沒有一聲怨言,反而滿足地為長者服務,多年後我仍記得他們的笑臉!活動也許不完美,但最好的體驗從來不需要完美,意義更為重要。 家長渴望孩子多才多藝,有競爭力,但身體力行多帶孩子參加有意義的活動對建立孩子的性格和價值觀尤其重要!上年為大家介紹過全港最大的室內單車接力比賽「街坊車神挑戰賽」,做運動之餘亦可以做善事。由現在起到8月28日,大家也可以帶小朋友到不同的領展商場參加室內單車比賽,累積最多單車里數一區,領展便會以選手的名義,捐出總值10萬元的餐券予同區有需要長者。想知更多比賽詳情,可以留意領展的網上社區雜誌《823頻道》。 還記得上年只有成人組,童童不夠高踩室內單車,只能看著謙謙邊玩邊做善事,我還鼓勵童童多做運動的話,下年一定夠高參賽!原來,今年主辦單位增設了親子組和小車神組,父母可以帶小朋友一同參加了! 帶孩子參加挑戰賽,記得與孩子分享活動背後的意義。相比起「贏」比賽,相信每一個參與者也能獲得比贏更重要的快樂。 「志在參與」之餘,也是教導孩子的好機會 多給予孩子做義工的機會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Google+Email this to someoneShare on Facebook

【心聲分享】好好哭一場

不少人喜歡高掛天空的七色彩虹,可是別忘了,「下雨」是象徵著「希望」的彩虹能夠形成的先決條件。 看到謙謙、童童哭的時候,我有時會覺得心煩,暗罵他們為小事哭,又或是責怪他們明明做錯事,沒有哭的「資格」。但「感受」根本沒有對錯之分!明白到這一點,我的想法有了改變。作父母的,當然渴望見到孩子笑。但同樣地,我也鼓勵孩子在傷心的時候哭出來!就像沙子進了眼睛,淚水有助沖洗污穢,眼淚也有洗滌心靈的作用。喜怒哀樂是與生俱來的性情,刻意抹去某些情感,會阻礙我們變得完整。 有一句諺語是「男兒有淚不輕彈」,哭會被視作懦弱。但最近才知道,「男兒有淚不輕彈」還有下一句「只因未到傷心處」。不許哭不只抹殺了哭這個行為,連傷心的權利也被剝奪,實在可悲。 比起「不要哭」,我們更應正面面對傷心的情緒,還要接納傷心時會出現的行為。難過的話,不要暗暗藏在心底,就像上星期與大家分享《發霉的藍莓》的經歷一樣,壞的感受不好好處理的話,會發酵、擴散。好好哭一場,讓眼淚治瘉心靈。 雨後,會見到彩虹!為演唱會大屏幕下墜意外的傷者禱告,也為受傷的心靈禱告。記得找人傾訴,別一個人撐! 雨後彩虹 笑容重要,眼淚亦同樣珍貴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Google+Email this to someoneShare on Facebook

【心聲分享】發霉的藍莓

我們不完美,每個人有優點,同時亦有缺點,甚至不為人知的黑暗面。 下個月,謙謙便踏入 13 歲,常說青春期的孩子特別反叛,但我相信任何人也不會瞬間性情大變,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你的付出(或是不付出),孩子會牢記心上,你們的「情感銀行」存款決定了大家會以怎樣的心情和態度面對長成中的衝突。孩子不會在眨眼間變壞,重點是我們有沒有及時察覺,並及時處理。 某天買了藍莓回家,一直未有空吃。幾天後打開盒子,發現有三粒藍莓發霉了,與謙謙、童童一起處理掉發霉的藍莓,好好清洗,其餘的藍莓還能繼續吃。 幾天後,和謙、童討論「缺點」,沒有人喜歡談缺點吧!但我想起了藍莓事件,問:「當時三粒藍莓發霉了,代表整盒也要丟掉嗎?」,他們很清楚,丟掉發霉的藍莓便可,不代表整盒也是壞的。我再問:「但如果我們只丟掉發霉的藍莓,不好好檢查並清洗其他藍莓,後果又會怎樣?」 成大了的謙、童明白我意有所指,人有缺點是正常不過的,但必須好好處理,否則影響深遠。 其實親子關係也一樣,出現小問題並不是問題,及時處理反能增進感情,但若遲遲不處理,到最後定引致大問題。 小事是關係建立的關鍵 好好處理每一件小事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Google+Email this to someoneShare on Facebook

【心聲分享】我也不想拖

上星期和大家分享過,研究指大部分的拖延行為也不是基於「懶」,而是基於心理恐懼。那麼,我們可以怎樣幫助孩子呢? 想一想有什麼方法令自己不再拖延,然後應用到孩子身上便可以了! 對我來說,懶惰就像是天性,但既然拖延是心理障礙,總有一些能激勵自己的方法!以成年人的角度看,很多事只是小事,但試回想年幼時的自己,這些困難真的是小事嗎?有時孩子不是不想做,只是無從入手,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給孩子一些小提示,甚至陪伴他們開始,俗語說「萬事起頭難」,好的開始已是成功的一半了。 要求孩子完成一本小說是不可能是任務吧!但如果孩子每日寫100字,難度便大大降低了。有些孩子對自己信心不足,「成功」對他們來說實在太遙遠,這個時候不妨把任務拆細,讓孩子在步向成功的過程中也能經歷滿足感。 好習慣總是需要持之以恒的,但父母們習慣在孩子做錯時責罵,卻忘了在孩子做對時稱讚。要記住,給予獎勵或是口頭上的鼓勵,有助孩子堅持做好。 最後,和孩子一同訂立目標吧!父母的目標未必是孩子的目標,達成目標的速度也需得到孩子認同。共同設定能量化的目標,被尊重、被理解的孩子一定樂於成為更好的自己。 相信孩子不是懶,只是不知道怎樣開始 陪伴孩子踏出第一步,必能事半功倍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Google+Email this to someoneShare on Facebook

【心聲分享】一拖再拖的孩子

有時我會懷疑孩子患上拖延症! 「等一下我便會去刷牙」、「明天開始,我便會溫習了!」、「晚一些我便會收拾玩具」,這些「承諾」多數也是空頭支票,最終父母會因孩子一拖再拖而發火,大家不歡而散。明明幾分鐘能完成的事,又或者遲早要完成的事,為何孩子總喜歡拖延?一定是時間管理、優次先後出了問題! 但研究指出,大部分人把重要的事情一拖再拖,也是基於內心的恐懼! 「拖延」只是行為,背後有多種原因,千萬別把拖延的原因歸類為「懶惰」,箇中的原因絕對複雜得多,有時甚至是基於孩子的優點或是出於善意!例如:追求完美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更習慣拖延,因為要尋找最好的方法才開始;體貼的孩子害怕自己過份出色會傷害別人的感受;有主見的孩子害怕被掌控,不想按照別人的標準和時間做事;不夠自信的孩子覺得反正會失敗不如什麼也不做;懂「計數」的孩子害怕表現出色會被要求將來要同樣出色… 撫心自問,作為成年人的我也常常把重要事情一拖再拖,真是單純是因為「懶」嗎?絕對不是!如其把拖延歸因為「懶」,不如試試找出自己和孩子拖延的真正原因,對症下藥。 大部分人不是因為「懶惰」而拖延的 下次再與大家分享一些實用小貼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