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渴望自己對教導孩子有耐性。可惜,越發渴望對孩子有耐性的我,越刻意壓抑怒氣的我,越強迫自己即時接納孩子的我,卻令情緒越發容易失控,變得更易怒。


後來我明白,因為我過份在意「在這刻抑壓怒氣」,而忘了「處理我的感受」,也忘了「關係提昇」才是我最渴望的結果。


我很喜歡A moment of patience in a moment of anger saves you a hundred moments of regret這句說話。憤怒時的片刻耐心,可以讓你省去往後一百次的後悔。憤怒,因為我定睛孩子的錯,認定他是刻意為之,也認定他會重犯。但當我不聚焦於「這件事的對錯」,而是看長遠些,把「關係提昇」視為最渴望得到的結果,對孩子的耐性便變成了隨之而來的副產品。


耐性是什麼?耐性不是沒有脾氣,自問性急的我「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我可以學習在等候的時間保持好的態度。Patience is not simply the ability to wait, but how we behave while waiting.(耐性不僅僅是等待的能力,而是我們在等待的時候會有怎樣的行為表現。)


不要在對孩子發脾氣後後悔,妄想自己下一次會突然充滿耐性!耐性是透過不斷鍛鍊而來的,並不是我們渴望擁有便突然會出現的技能。耐性是一種選擇,也是你重視長遠關係提昇的決定。



像烹飪一樣,耐性要不斷鍛鍊



「關係提昇」才是最終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