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時,我總期望自己有耐性,能以溫婉的語氣與孩子對話,但可惜總是事與願違。一次性的小事如「倒瀉水」、「忘了做功課」等,我還能控制自己,但「態度不佳」、「說謊」等有機會週而復始發生的情況,我的怒氣便會倍增!


但我所說的「週而復始」不代表「每一次」或「經常」,而是指有機會重覆發生的事,那怕已相隔很長的日子。對於孩子的好,大人有時很「健忘」,或視之為理所當然;但對於孩子犯錯,就算是偶一為之也好,我們總是牢牢記住他們「曾經」的不是。就算孩子已改變,就算已做好九十九次,就算他的錯誤是一時失手,也會觸發「N年前他曾犯錯」的回憶。


孩子犯錯,不一定刻意為之,甚至可以說,大部分的錯誤也非刻意釀成的。兄弟姐妹間爭執,不一定是自私,更多的只是不明白為何要讓步,處理得好的話,只是成長的過程和階段,畢竟經歷過後「選擇良善」遠比「避開衝突」有意義;說謊,可能是不夠信心做錯了仍能被愛,可能是害怕受罰的自我保護機制,未必等同於「學壞了」,更不是要刻意傷害和疏遠你;欺負別人,可能是不懂事,或不懂正確處理方法,家長及早留意及介入,便可避免將來的不幸。


無意為孩子開脫,但我確信,家長看待「犯錯」的態度,決定孩子將會有怎樣的成長。



孩子的未來取決於你的態度



犯錯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