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習慣看結果,因為結果最容易量化,「結果」好像也是衡量付出是否值得的最可靠方法。但為何得到第一的人不一定最快樂?甚至際遇好的人也不一定比生活得中規中舉的人快樂?


教學的路上遇過不少孩子,考到第一名的,不一定開心。有些孩子把「別人的期望」視為是否成功的首要準則。我任教的是新界區的學校,學生的學能不算出色,但能考得第一名的,也有一定實力。有些考第一的孩子會感到高興,然後繼續努力向前;有些卻總活在「別人不濟我才能成為第一」、「為何我不能進名校」的想法下,難以快樂起來。


無論是對我的學生,還是謙謙、童童,我也告訴他們事前要 aim high,把目標定高一點,才會盡全力去做!如果綜合你的能力和性格後,你能做到 N,就把目標定為 N + 1 吧,否則事情會變得沒趣!但「我要做到 N + 1」只是事前的想法,事後無論結果如何,都要欣賞自己盡力奮鬥過,在過程中成長了。要記住,可喜的不是結果本身,就算結果未如所想也不是「失敗」,在過程中拼命了,便享受自己付出了、努力了的結果,let go 然後再向前走!


「怎樣看結果」,而不是「結果本身」才是影響孩子選擇「將來怎樣走」的關鍵。



「怎樣看結果」比「結果」更重要



事前和事後要抱不同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