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我沒有機會看藝術表演,感覺上藝術太高級,不屬於我的世界。但藝術其實是親民的,兒童劇亦不只是屬於兒童,忙亂的生活總讓成年人忘記曾經的快樂,兒童劇總能喚醒在座每一位成年人的童心。


「大腳長臂大大隻毛毛,藍眼牙尖頭上角好強」,看了木偶劇《雪人大腳八》後的幾天,謙謙、童童還是不停邊唱邊跳。今次觀賞的劇目《雪人大腳八》原本是在上年暑假演出的,卻因疫情緣故而被迫取消,所以今年能夠欣賞,心情格外興奮,尤其喜歡藝術監督蔡少欽先生的分享:保護兒女是父母的天職,但更重要的是讓小朋友有足夠的空間去發現和體驗,從而學習如何面對逆境和失敗。主角沙沙面對殘疾仍憑堅毅和樂觀成為更勇敢的人。也許不是每一位小朋友也同樣幸福,但我們也擁有戰勝逆境的能力!



在精彩的表演後還安排了座談會,我很喜歡這種與表演者互動的環節,了解演出背後的故事。看過多場木偶劇表演,得知木偶師的任務一點也不簡單!木偶師要在整個表演過程中按著角色的性格、年齡扮聲;木偶有一定的重量,哪到底有多重呢?木偶師分享,感覺就像在整場表演一直舉起一張櫈吧!一隻木偶需要由幾位木偶師負責,頭、手、腳有不同關節,木偶師要互相配合,讓木偶活靈活現,感覺就像玩二人三足一樣,總監會要求木偶師玩遊戲培養默契,務求讓木偶的動作更同步,木偶主角沙沙雙腳有殘疾,要用木偶表達,難度便更高了!為了讓自己及觀眾更投入角色,木偶師都需要用表情演繹,但協助的木偶師則不能有表情以免太引人注意。木偶師要同時兼顧動作、唱歌及走位,背後的努力是不能想像的。


除了木偶劇表演,偶友街作也有工作坊,之前童童有幸在學校免費參加偶遇大灰狼活動,學習襪偶、影子偶等,還記得看到童童表演時的感動。暑假期間,偶友街作也會在牛池灣文娛中心舉辦工作坊,小朋友可以在專業的木偶製作師帶領下創作一隻屬於自己的小精靈執頭偶,及學習執頭偶的操控技巧,也有機會參加木偶音樂劇歌唱班,有興趣的話可以留意他們的專頁。



「但願大家看見更多驚喜,歡笑不斷;但願大家會有更多空間,想像連連。」



「偶」遇



相隔一年多才有機會再看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