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心聲分享】不怕尷尬的勇氣Posted on 01/09/2021by LorettaAM730媒體專欄心聲分享 上星期陪好朋友女兒去驗眼,看著孩子當然因害怕滴擴張瞳孔液而哭鬧,到後來因著父母的溫柔等候而鼓氣勇氣面對,讓我回想起多年前的一件尷尬往事。一向臉皮薄又怕尷尬的我,也因著這件事情更了解自己對育兒的堅持,成就了今天的謙謙、童童。在謙謙還小的時候,我和丈夫已經對他的品格有要求,加上他的性格算乖巧,也頗受教。可是有一次,不知是因為他太累,還是什麼緣故,他竟然大聲哭叫並坐在地上扭計,我可是頭一次遇到這種狀況呢!面對旁人的指指點點,我尷尬得想找個洞鑽進去呢!我想拉走他,也想打他罵他!但突然一個念頭出現在腦海:「育兒就是令人措手不及的,每一件事也是教養孩子,讓他知道你的期望和底線的好時機。今次拉走了他,沒有好處理,下次只會再出現同樣情況!」當下,我鼓起勇氣,不再理會旁人的目光,畢竟他們只是路人呀,怎能讓不知會否再見的路人左右我對孩子的教育!當專注處理孩子的情緒,我也不再覺得尷尬或憤怒了,原來我的憤怒並非源於孩子的不當行為,而是在意路人的評價與目光。自從那次以後,謙謙從沒有大吵大鬧的情況,而我也更明白,父母要對自己的育兒方針有所堅持。這種堅持不盲目,也不是不聽別人勸告,只是父母總會因孩子的不當表現而尷尬,但仍要有堅持的勇氣。 我常說,孩子有不同性格,在街上看到正在發洩情緒的孩子,我們不應單憑一刻所見而拍片公審或妄下判斷,畢竟只是路人的我們不會知道前因後果和當事人的背景。有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遇上不禮貌的孩子,很多人會側目批評,但孩子有明顯的過動或自閉徵狀,父母也正耐心解釋,作為老師,很清楚孩子有特殊需要,但沒有相關背景甚至未成為父母的人不一定了解。父母背後的付出可不是一般人能明白的,面對旁人的質疑,對有特別需要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曾遇過一些有特殊需要孩子的家長,也明言因旁人的目光而不想帶孩子外出。有些父母對孩子的不當行為視若無睹,這種態度我並不贊同,甚至會出言指正(也許這是老師的職業病吧)。但如果父母已在旁處理,無論是用心規勸中或是等待孩子冷靜中,旁人也請別拍片公審或竊竊私語了。尷尬是必然的,但見証著孩子的成長,你會覺得一切也是值得的! 了解孩子當刻的感覺和想法 別以行為妄下判斷,內心世界複雜得多 不怕尷尬需要勇氣